企業管理研究所簡稱企研所,為國內商學類研究所最為熱門之系所之一,就研究領域與方向來說,可區分為「生產管理」、「行銷管理」、「人力資源管理」、「研究發展」、「財務管理」與「策略管理」。基本上企研所的核心本質在於管理,主要目的為探討如何透過有效率與系統的管理,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,這個假設前提之下,依據公司之各項功能性組織,再細分為不同領域的管理方向。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「Do the right thing, not do the thing right」亦即管理的精神在於作對的事,而不是把事情作對;其間的差異在於方向正確了,朝著這個方向埶行的事就是作對的事,而方向掌握不正確,就算把每件事都作對沒有失誤,最終亦不會達成目標。因此在每一項管理之研究領域,最初的研究方向的正確性非常重要,特別是研究論文之撰寫,理論基礎非常重要,所謂理論基礎指的是依尋前人的研究成果,往前推進研究領域,進而讓自已的研究方向朝著正確的腳步前進。同樣的思維,亦應用在學理探討、學習方式與實務管理等;因此企業管理這門學科,雖然研究領域廣括,但一旦掌握其本質精神,便可順利展開各項系絡,不然容易陷入管理的迷思之中,被許多之管理名詞混淆而囫圇吞棗,造成同學在答題的過程中,邏輯陳述不夠清晰,不易獲得閱卷官的認同。
目前國內各校企研所著重之研究方法不盡相同,大致可分為「實証研究」與「個案分析」兩種。所謂「實証研究」強調在研究的過程中,以量化的方式來驗証假設,一般量化的形式多以問卷方式取得資訊,最後在透過多變量分析來探討各項變數之關係,進而驗証假設是否成立,典型的代表系所如台大企研所等。其次「個案分析」則是基於研究目的的前提下,以指標性的個案作為抽樣的代表性,進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,在研究方法上以各種邏輯分析法進行交叉驗証,透過這種訓練可強化研究思維之邏輯性,如美國知名學府哈佛大學即以個案分析訓練學生之分析思維;國內代表性系所如政大企研所。
受到專業分工趨勢的影響及為培養更多企管領域專才進入企業組織,國內各校所亦逐漸將企研所之各項領域獨立出來成為一新的系所,如行銷所、人資所、財管所、工管所、國企所等;近年來更隨著我國電子相關產業與服務業的蓬勃發展,為能更深入這些產業的管理領域與培養專才,諸如科管所、管科所、航管所、電子商務所、電信管理所與休管所等便順勢成立。基本上這些新興的系所,是結合產業特性與管理領域孕育而生,在本質上仍涵蓋著管理之「產、銷、人、發、財、策略」等功能性之管理領域。同學在準備報考此類之系所,不仿多了解相關的產業背景,並以所學之管理知識與工具嘗試分析如SWOT等,對於進入第二階段的口試準備有非常大的幫助。
國內企研所之考試較為繁複,需經過兩階段的考試即「筆試」與「口試」;一般而言約有三分之一(視各校標準而定)的考生會進入口試階段,口試規則視各校而定,口試形式約略有幾種:多位口試委員每次面試一位考生、多位口試委員一次面試多位考生、不同委員把守不同關卡,由考生逐一至每一關口試...等。同學在口試前最好先針對每校之口試形式有一了解,避免因不了解情況致使表現失常的狀況。此外需特別補充說明,口試前各校經常需要考生準備研讀計劃書或讀書計劃等報告,口試時有些考題會針對撰寫內容作提問,同學不可不慎。一般來說,此類計劃書的撰寫方式不可輕乎,可參考研究所論文的格式,如研究目的、文獻回顧、研究架構等(僅供參考),但需清楚了解自已所寫為何,不然萬一口試提問題,應答模菱良可,可能會影響口試分數。
由於企研所之應用領域廣泛,各校在研究生之招收上,希望吸納不同背景的學員藉以激盪不同的管理的火花,因此如原商學背景、理工背景與具在職經驗的同學,皆可投考企研所之不同組別,目的為希望在未來兩年的研究所中,能以更多元的思維,探討不同領域之管理應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