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工業管理」源於1916年費堯(Henri Fayol)之著作「Administration Industrielle etG'EN'ERALE」中,將管理功能區分為規劃、組織、命令、協調、控制等,並依據當時實務之目的,將管理(Manangement)與行政(Administration)二個名詞混合使用,行政用於政府機構及非營利機構,而管理則通用在私人營利機構,在利人機構內又區分為針對製造業、礦業或營造業及其它運用到人力與機械操作的管理,統稱為工業管理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管理理念不斷地擴大及適用,因此不論是工管或是企管,基礎的理論架構為規劃、組織、領導、控制為主軸,原理大致相同,只是應用的對象有所差異而已。
「工業工程」依據國際IIE(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)的定義,為「以工程方法改善管理,以系統管理的觀念策劃工程,進而對資訊、人力、設備、原料等系統,作整體的預測、評估及改良。基本上「工業工程」與「工業管理」的差異為工工較偏重於計量與實務的研究,在邏輯的推理方式較偏向由因推果;而工管則以觀念學理為主偏重質之研究,其推理方向較偏重由果推因。
台灣以生產代工起家,不論是在電子、光電、食品、生醫等領域,製造業之基礎實力雄厚於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,因此大量專業工管與工工之人才需求,亦成為製造業不可或缺的生產主力。未來企業競爭力的提昇,有賴一群結合工程與管理的人才,同步改善生產品質、提昇良率,使生產製造系統便具完善,遂成為下一階段企業改造之課題。
|